《沈阳建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校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介绍

   期次:第665期      查看:132   


装配式耗能结构抗多灾害作用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装配式耗能结构抗多灾害作用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1738007),项目负责人李宏男,项目直接经费303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项目以地震、强风和爆炸冲击等灾害作用为基础,针对多灾害耦合作用模型、多灾害作用下装配式耗能结构性能分析理论开展研究,深入探讨装配式耗能结构多灾害下的全寿命性能水准及易损性分析方法,提出全寿命周期内抗多灾害的性能评价方法、抗多灾害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高性能装配式耗能减振装置以及高性能装配式耗能结构新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装配式耗能结构体系抗多灾害作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解决本领域一系列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适应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求,推动装配式结构安全及可靠性设计及评价技术的进步;提出有自主创新和原创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骨干,为全面提升我国工程防灾减灾技术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通讯员 张皓)

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51738006),项目负责人张伶伶,获批直接研究费用300万元,研究周期为5年。
   项目主要研究寒地风雪混合作用下环境融入式的场地布局、适应性形体拓扑优化及以风雪两相流分析为基础的节材结构技术;以低温外部环境下室内空间低能耗控制为目标的大空间建筑绿色性能联动分析技术、能耗分区梯级控制技术和分时差异控制技术;基于寒地长冬期特殊性的有序化设计、节能构造技术和集约化建造技术;以可视化评价矩阵为特征的设计导向型绿色评价体系。项目以构建设计导向型的大空间建筑绿色设计方法为目标,应用绿色性能耦合分析、动态拓扑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算法等关键技术,实现创作目标与可视化绿色目标相平衡的理论体系、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
   探索性创新:多因子耦合的关联模型建构,寒地适应性的建筑应变技术,全过程控制的绿色设计方法,设计导向型的绿色评价体系。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从社会层面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从理论层面完善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理论体系,从实践层面提升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实践效能。(通讯员 张帆)

 


沈阳建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680次访问,全刊已有391591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