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服务人民群众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记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柳建军
   期次:第638期   作者:杨祖一   查看:128   

                   
                      柳建军(右一)为考生家长进行招生政策宣讲与咨询

    从2014年7月31日到铁岭市西丰县金星满族乡永安村驻村以来,柳建军已经在辽西北的这片热土上工作了2年多的时间。800多个日日夜夜,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充分了解了农村的风土人情,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也彻底改变了村民对驻村工作队“就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的看法。现在,在永安村一提到“驻村工作队”,老百姓都竖起了大拇指:“他们都是好样的。”
    从2014年到2016年,我校“驻村工作队”成员换了3批,3批成员里都有一个老面孔,那就是柳建军,一方面是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他对驻村工作的热爱。他说:“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吃住在村里,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租民房、买柴火,烧炕做饭……就这样,驻村工作队正式投入农村生活,真正扎根农村。2015年8月,柳建军成为了我校第二批驻村工作队的负责人。他带领新队员深入到永安村的每一个角落,了解村子的情况。他能清楚地说出,永安村有住户440户,人口1590人,包含大永安屯、小永安屯、玉柱屯三个自然屯,区域占地面积为13538亩、耕地面积为4167亩、林地面积9251亩……
    在工作中,柳建军和队员们经常来到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一起劳动,边劳动边聊天,了解老百姓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渴了喝一口山泉水,累了就和老百姓一样坐在大地上休息。时间一长,他和老百姓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老百姓有什么话也愿意和他说,家长里短,人情世故,谁家最困难,谁家富等等。就这样,他掌握了永安村的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他精准地掌握了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了建档立卡,发挥学校优势,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工作。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让他们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刚到永安村的时候,永安村村部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中,大门紧闭,平时基本都是用大锁头锁死,里面杂草丛生,无人管理。驻村工作队来到后,与村书记和主任商量,能不能把村党支部这块阵地活跃起来,作为开展工作的平台。几经努力,柳建军和驻村队员们向西丰县委组织部申请了村部建设立项,并联系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对村部改造进行规划设计。村部改造完成后,柳建军又联系学校宣传部、校团委、研究生学院、资产处等部门,开始筹措各种书籍,解决电脑设备等问题,并委托研究生学院开发了一套村务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改善了永安村村部的办公条件。
    驻村工作2年多来,柳建军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道,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教育优势、文化优势,为永安村及其所在地区的发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在永安村倡导读书和健身活动,建村图书室,建设健身广场,提供音响设备组织扭大秧歌等等,为村民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几年来,我校10余个科研团队发挥科技优势,为西丰县的发展规划了美好的蓝图,10余个部门和单位为永安村和金星满族乡开展了20余个帮扶项目。今年8月,金星满族乡遭遇了洪水灾害,由我校援建的乡级公路被洪水冲了一个大约50米的大口子,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出行。柳建军和驻村队员们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充分了解情况,马上向学校进行了汇报,校工会和材料学院协调社会力量筹措资金3万余元进行了维修。永安村的老百姓都感激地说:“建筑大学的这个驻村工作队,让我们老百姓真是借上力了。”
    在工作中,柳建军和驻村队员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自律。有时候,老百姓家有喜事时,总是愿意叫他们去吃饭,他们都婉言谢绝。柳建军常说:“驻村工作队展现的是学校的形象,我们的帮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帮扶工作仍在路上。”今年7月,当第二批驻村工作队结束任期的时候,学校党委征求他的意见,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如果允许,我愿意继续留下,为永安村尽一份建大人的力量。”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尚的灵魂。
 (记者 一丁)

沈阳建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916次访问,全刊已有3925917次访问